欢迎访问兰州科技职业学院网站
咨询电话:0931-5321043/5322554/5322247

教育热点

当前位置:教育热点 >

高校辅导员的身份焦虑亟待化解

作者:admin时间:2018-10-01 14:42:00点击:7452

  在高校里,他们是“保姆”,牵挂学生的身心与生活;他们被叫作“老师”,但许多人无法登上讲台,身份“尴尬”。他们就是高校里的辅导员,常常被误解的一个群体。据说,某高校新招十名辅导员,一年过后剩三人。

高校辅导员队伍不够稳定跟辅导员职业定位模糊有很大关系。通常我们认为,辅导员的职责既要当好理论教育家,又要做学生工作的思想家;突发事件他们是冲到第一线的实干家,学生遇到心理问题则要当好心理学家。不过也确实存在辅导员职业定位与个人发展的困惑之间的矛盾。比如,辅导员不代课应该是正常的,可是有些辅导员觉得,老师不代课,就得不到学生的尊重。因此,有的辅导员千方百计想代课,也有的想通过职称评定来改变自己的辅导员身份。当不能达到自己的意愿时,他们可能会另谋高就。

按照教育部2017年出台的《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》,辅导员工作职责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、党团和班级建设等。现实中,许多辅导员可能承担的工作远不止于此。但是无论挑起学校或院系的多少副担子,辅导员都不属于任课教师系列,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,还是要凭扎扎实实为学生服务的工作表现来实现。说到底,高校辅导员就是辅导员,职业定位准确就没有身份尴尬。多重压力下,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很大,不少人干不了几年就离职或转岗。这恰恰说明,辅导员职业定位亟待规范。高校辅导员普遍面临职业定位与个人发展的困惑,化解这一矛盾,需要高校出台针对辅导员的用人管理规定,建立辅导员的考核与评价、培养与发展体制机制,在薪酬、晋升等方面更好地回应辅导员实际需求。(信息来源:中国教育新闻网-中国教育报   孙建清)